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中意合作办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23版)


发布时间:2025-04-17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中意合作办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所属学院: 体育学院                   标准学制:4年

学科门类: 教育学                      专业大类:体育学

专业代码:040203H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适用年级:2023、2024                专业负责人:邱建国

一、专业简介  

2019年获得教育部批准成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中意合作办学),并于2020年进行首批招生,在校生74人。本专业聚焦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健康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所需要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1)专业特色:通过引进意大利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学生教育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适应创业”为导向,以“应用性、开放性、实践性、国际性”为突破口,以突出实践技能和增强职业技能素质为基础,以营造国际性社会实践平台和提升学生从事社会事务的能力与进行市场经营管理的能力和人体健康监测与运动处方的专业素养为路径,形成“学业功底扎实,求实创新突出”的人才培养特色。

2)就业领域:学生的就业领域主要涉及社会体育活动组织、社区体育管理、科学健身指导、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体育赛事运作与管理、运动康复等,可在企事业单位、海内外体育公司、体育培训机构从事科研、教学、开发、经营以及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1: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扎实专业基础、良好外语能力,具备中外社会体育领域先进发展理念、跨文化交流能力,适应“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培养目标2:培养具有扎实社会体育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胜任社会体育教学、社会体育组织管理、大众健身指导、健康监测及体育产业经营管理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3:培养具有综合人文素养、具有突出实践技能、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满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亦专亦能”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人文素养):爱国守法,遵守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熟知国家有关社会体育工作的法律及政策法规,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学基础知识,掌握管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社会科学基本知识,熟知美学、法学、公共关系等方面知识。

毕业要求2(国际视野):熟悉有关社会体育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规范、国际惯例与规则,了解国际体育学科的前沿动态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发展动态以及热点问题,具有优良的外语能力,能够阅读和翻译国外关于本专业的文献,理解国外先进的社会体育工作发展理念,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化合作能力。

毕业要求3(工具知识):掌握基本的工具性知识。了解本专业重要的资料来源及使用,包括具有熟练的意大利语、英语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掌握文献、信息资料检索的一般方法,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能够针对社会体育领域的问题,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4(学科知识):具备扎实的人文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掌握心理学类、体育社会类、组织管理类、体育经济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从事社会体育组织管理、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练掌握运动人体科学类、健身指导类、球类、田径类、体操类以及游泳、滑雪等休闲体育项目类的基本理论与指导方法,具备健身指导及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要求5(实践能力):熟悉大众健身领域、体育产业领域、体育管理机构和部门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利用所学知识熟练进行大众健身指导、体育赛事组织与运作、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人体体质健康监测与评价、运动康复以及运动处方开具等工作,同时掌握社会体育调查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社会体育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要求6(创新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的意识和精神,了解国内外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通过文献检索、读书笔记、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科技创新、专业实践、专业竞赛活动等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并养成批判性思维及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和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毕业要求7(问题分析):能够利用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独立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运用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和体育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社会体育领域中的复杂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能够在课程学习,实习、研习等活动中进行自我诊断与改进。

毕业要求8(团队合作):具备社会服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且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沟通协作能力;具有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小组学习、教学实践、论文答辩等学习活动中,能倾听他人意见,准确表达自己观点,回应质疑和问题,能够合理的组织安排社会体育工作中各项工作,协调处理好团队各方面的关系。

四、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实行学分制,可在三至六年内完成。双方联合制定四年培养方案,在鲁东大学完成。学生可通过校际交流自愿赴对方学习一年,所修课程与本联合培养方案基本一致,学分互认。学生修完培养方案规定课程,成绩合格,并符合鲁东大学毕业条件的,获得鲁东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符合鲁东大学学位授予规定的,授予鲁东大学教育学学士学位。通过校际交流自愿赴那不勒斯帕萨诺普大学学习一年并符合其学位授予规定要求的,授予意大利那不勒斯帕萨诺普大学理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

体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

六、专业核心课程

体育管理学、体育社会学、健身理论与指导、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社会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人体体质监测与评价、运动处方理论与实践、影像诊断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锻炼心理学、体育经济学、社区体育、运动康复学、运动营养、田径、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传统体育养生、武术、舞狮、滑雪、游泳,等等。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社会体育见习、社会体育实习、研习、毕业论文等。

主要实验课程:运动解剖学实验、运动生理学实验、锻炼心理学实验、体育保健学实验等。

(详见附件)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中意合作办学)培养方案(2023版).pdf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