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23版)


发布时间:2025-04-17

一、专业简介  

体育教育专业于1979年开始招收专科生,198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1年成为学校特色专业,2019年获批省一流本科专业,2021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有26个实习基地,就业面向中小学体育教育和管理,考研率超过30%。经过四十余年的积累与沉淀,人才培养形成以下特色:

(一)坚持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三基教育”培养,坚持专业基础宽厚和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形成“德才兼顾、文体兼修、一专多能”的专业办学特色。

(二)以培养高素质基础教育体育师资为引领,以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石,以“以研促教、研教结合”为内涵,以多模式教学实践平台搭建为路径,形成“厚理论,强技能,重实践”的人才培养特色。

二、培养目标

①服务面向:立足山东,面向全国

②职业素质:具备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师德、强烈的教育情怀及社会责任感

③职业能力:具备扎实的体育学科知识、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敢于创新的科学研究能力,善于沟通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自我反思能力,并在从教过程中具备宽泛的国际视野

④职业领域:能够在中小学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及学校体育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⑤人才定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国家基础教育不断发展的要求,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培养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具备优良的思想政治素养,强烈的教育情怀及社会责任感,具备扎实的体育学科知识,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在从教过程中具备宽泛的国际视野,能够在中小学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及学校体育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备善于沟通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自我反思能力,具有终身学习与追求卓越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及教研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优良的思想政治素养;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可以根据规范依法执教;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道德情操,秉承“厚德,博学,日新,笃行”的校训精神,具有坚定的教育情怀和从事教育事业的专业认同感。

培养目标2:具备扎实的体育及教育学科知识,能够利用所习得的体育、教育理论与运动技能,设计和解决体育及教育领域所出现的实际问题。具备在中小学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及学校体育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具备较强的教学与教育研究能力。

培养目标3:熟悉国内外体育教育改革的进展,具备宽泛的国际视野,能够自我反思,具备终身学习的行为意识;具备阅读国内外相关知识文献的能力,具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丰富体育学科教学知识的能力。

培养目标4:能够掌握中小学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能够运用中小学德育的规律与方法,创新性的将思想教育与体育教育进行有机融合,能够利用班级管理策略创新性的实施德育教学;善于沟通,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胜任相关教育管理工作。

学生毕业五年左右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 能够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觉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具有扎根基层的决心和定力。

2. 能够综合运用体育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资源,针对不同学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实施“素养为本”的体育教学、指导学生开展课外体育创新实践活动,并能在教学中积极践行“教、学、评”一体化,拥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成长为区域优秀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

3. 能够通过组织班团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生未来发展规划等多种途径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4. 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主动进行教学反思并积极与他人沟通合作,结合教学实际问题开展教研活动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设计与应用,能以开放的心态及时跟踪国内外体育教学改革动态,更新教学理念,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毕业要求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音乐学科自身特点,对照《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等文件,依据培养目标,制定本专业 8 条毕业要求,在师范生培养全过程中分解落实。本专业毕业要求如下:

(一)践行师德

师德规范:热爱祖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的育人方针,立德树人;依法执教,熟知教育法律法规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要求。

[坚定的理想信念]热爱祖国,高度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良好的师德规范]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熟知教育法律法规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要求,具有依法执教的意识,爱业敬岗。

教育情怀:具有坚定的从教信念,高度的责任感;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人文底蕴及科学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对体育教育充满热爱;对待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

2.1[正确的教师观]具有专业认同感和坚定的从教信念。

2.2[正确的世界观] 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

2.3[正确的学生观] 有高度的责任感,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对体育教育事业充满热爱。

2.4[正确的价值观] 具有为社会进步、民族复兴乐教奉献精神。

(二)学会教学

学科素养:掌握系统的体育学科知识包括理论,技能,理解中小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知识及知识整合的能力,能够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解决体育学科中所存在的问题。

3.1[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系统的体育学科知识(基本思想、理论、技能和方法),理解中小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

3.2[较强的跨学科整合能力] 具有一定的跨学科知识及知识整合能力,能够运用其他学科知识解决体育学科中所存在的问题。

教学能力:具有先进的体育教育教学理念,掌握体育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熟悉学科课程标准,掌握教学基本技能,能够结合学科知识与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并能够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能够创造性的解决体育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具备初步的运动队指导能力、体育教学研究能力。

4.1[教学理念技术先进] 具有先进的体育教育教学理念,掌握体育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

4.2[会教善教]熟悉学科课程标准,掌握教学基本技能,能够结合学科知识与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并能够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

4.3[具备教研能力] 能够创造性的解决体育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具备初步的体育教学研究能力。

(三)学会育人

班级指导:掌握中小学德育的理论和方法,树立育人以德为先的理念;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开展运动队管理和班级活动。

5.1[具备良好班级管理素养] 掌握中小学德育的理论和方法,树立育人以德为先的理念。

5.2[掌握班级管理策略]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开展运动队管理和班级活动。

6.综合育人: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的规律,认识体育育人价值,掌握体育育人的方法和途径;能够利用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全面地教育和引导。

6.1[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的规律,认识体育育人价值,掌握体育育人的方法和途径。

6.2 [具备良好育人能力] 能够利用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全面地教育和引导。

(四)学会发展

7.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与发展意识,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能够利用批判性思维探究和分析问题;具有创新思维,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发展,具备解决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7.1[树立终身学习思想] 具有终身学习与发展意识,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

7.2[具备反思批判能力] 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能够利用批判性思维探究和分析问题。

7.3[具备创新发展能力] 具有创新思维,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发展,具备解决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8.沟通合作:理解团队协作的意义,具有团队协作的意识及能力,学会体验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沟通合作的技能,能够阐述团结协作体会、交流思想。

8.1[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理解团队协作的意义,具有团队协作的意识及能力,学会体验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的方式。

8.2[具备沟通合作能力] 掌握沟通合作的技能,能够阐述团结协作体会、交流思想。

四、学制与授予学位

基本学制四年,可在三至六年完成学业。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

教育学、体育学

六、专业核心课程

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科研方法、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武术类等。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教育实习、教育见习、教育研习、毕业论文、运动技能综合训练、汉字与书写艺术、普通话技能训练、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创客教育、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

(详见附件)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23版).pdf


关闭